阳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2024-03-28来源:产品中心

  隔一段时间,村口的养驴场就会有一批小毛驴运来,目前已存栏256头。宽敞明亮又透气的驴棚里,王艳春(左一)和村干部向饲养员了解驴场管理情况。

  磨坊虽然承包给盂县和丰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但是村民磨面、碾米都是免费,费用由公司承担。王艳春和村干部督促负责管理磨坊的村民要做好磨坊内设施的维护。

  夏日炎炎,盂县西烟镇岭南村口土坡上一大片波斯菊盛开,白色、粉色、紫色等深浅不一的花朵摇曳在夏日热浪中。一位村民说,这个土坡以前是村里最大的垃圾点,一进村就能看到脏乱不堪的垃圾堆和村民随意堆放的秸秆,空气中弥漫着臭味。清理垃圾、修建垃圾池、整修坝体让土坡变花墙、种植500多棵绿化树,市国土资源局派驻岭南村的王艳春到村后,岭南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提高。

  岭南村为纯农业村,耕地面积1627亩,以谷子、玉米、土豆为主要作物,气候干旱,农作物收成容易受天气影响。全村70户190人,2014年底,岭南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18人,村支“两委”力量薄弱,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要想改变贫困现状,必须要有扶贫产业做支撑。王艳春上任以来,不断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工作思路、创新脱贫方法,借助之前在盂县工作多年,以及在国土资源部门工作的优势,利用村里的种植、养殖和农机三个合作社,帮助岭南村村民改变单一种植模式,推动产业扶贫,先后发展起了小杂粮深加工、特色养殖等产业。2017年,岭南村实现整村脱贫。

  以前,岭南村和周边村都没有磨坊,想磨米面必须到几公里外的镇里。在帮扶单位市工商联的帮助下,岭南村成立丰田来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现有资源,投资30万元建起了磨坊,今年元旦起就开始运行,这下解决了周围三个村子村民的米面加工问题。“为了让磨坊不但能方便村民,还能为村集体创收,我们与盂县和丰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由和丰达公司承包磨坊经营小杂粮加工,并注册了‘五谷香’商标,将来做五谷杂粮早餐粉、红枣红豆阿胶养颜粉、葛根莲子绿豆护肝粉等。”王艳春说。

  不过,如今的岭南村成为西烟镇15个贫困村关注的“焦点”的原因,却是村口可存栏1000余头驴的现代化养驴场。岭南村成了养驴“大本营”,王艳春成了名符其实的“驴司令”,肉驴养殖扶贫产业把十几个贫困村村民的心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最开始,王艳春和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成立盂县康福来养殖专业合作社,确定发展肉驴养殖产业。但既无经验、技术,又缺乏市场支撑,贫困户也没有能力承担养殖风险,算来算去自己养驴还会赔钱。一次阴差阳错,王艳春探索出了由盂县丰和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盂县康福来养殖专业合作社、岭南村养殖基地及周边15个贫困村共同构成“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肉驴养殖模式。

  岭南村建驴场,其他贫困村投资买驴苗,和丰达公司租赁驴场为贫困村代养肉驴,并负责驴肉、阿胶产品的开发、销售。

  王艳春介绍说,这一个项目采用“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运营模式及“政企农结合养驴”扶贫模式,未来将覆盖养殖生产、饲草饲料、交易销售、精深加工、旅游餐饮等方面,延伸肉驴全产业链,实际做到肉驴产业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套完善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养殖系统;并把精准扶贫融入养驴产业链条中,广泛吸收贫困户参与,开辟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养驴脱贫”协同并进之路。目前该项目与西烟镇南贝子村、杏树坡村、北刘嘴村、山凹掌村、大湾村、侯党村等15个贫困村签订《委托养殖及回收合同》,带动480余个贫困户。

  拓宽思路,多举措帮扶。王艳春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帮助岭南村整理村里近300亩遇干旱天气就绝收的耕地。“加厚耕地土层能大大的提升农产品产量、品质。”王艳春说。

  村党支部书记赵计怀介绍,2017年,村里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建成一个12千瓦左右的光伏电站,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我们村还充分的利用村里原废弃的旧砖窑场地,招商引资一家公司,准备新建标准化年产6000万块砖的环保砖厂。”

  王艳春说,到中秋节,由盂县和丰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酱驴肉、阿胶也将上市,肉驴养殖产业链正在日趋完善,岭南村作为养驴“大本营”,将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葛燕红/文樊振华/图

  2017年7月,我到盂县西烟镇岭南村担任。一年多来,我与村支“两委”带领村民,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不懈努力,不断奋进。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坚强的基层党组织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战斗堡垒。上任开始,我就挨门挨户做村党支部委员的思想工作,带领他们学习掌握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认清岭南村扶贫攻坚所处位置,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带头作用,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坚定村党支部带领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这样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是我们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

  习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句话点到了扶贫攻坚工作的关键和要害。我感受最深的、最头疼的问题是很多村民安于现状,不以贫为贫,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意识不到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找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为此,我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调查走访,阐明岭南村和周边村镇的差距,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入手,落实各项扶贫惠农政策,为村民谋福利。积极鼓动村民脱贫致富,形成人人想脱贫、户户要致富的良好氛围。

  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有了良好的脱贫氛围,接下来必须要有良好的产业带动,必须实现村集体经济的“破零”,否则,脱贫攻坚还是一句空话。为此,我和村支“两委”班子立足实际,推动产业扶贫,先后发展农业深加工、特色养殖等地方优势产业。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对接联系县内、市里企业促进帮扶、脱贫,多渠道拓宽致富渠道,尽心尽力帮村民脱贫、增收。

  党建党务、扶贫增收、集体经济、村情村务、村容村貌,事关村民福祉、全村发展,我深知作为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会全力以赴把岭南村扶贫攻坚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以实际行动诠释的价值。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能体验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