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猪王”一年少卖300万头猪

发布时间:2024-01-18来源:hth网页版登录入口

  截至2024年1月10日,温氏股份(300498.SZ)、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神农集团(605296.SH)等16家上市公司披露最新的生猪销售数据。

  2023年猪价大幅度下滑,猪价跌破养猪成本线,龙头猪企销量却创新高,让不少企业由盈转亏,而自繁自养的散户则因猪价长期低迷快速退出市场。

  据时代周报不完全统计,从上市猪企的商品猪价格来看,2023年12月猪价大部分跌到13元/公斤,同比下跌约三成。其中,东瑞股份(001201.SZ)的商品猪价格最贵,为16.18元/公斤;而*的则出自*ST正邦(002157.SZ),仅12.69元/公斤。

  从生猪销量来看,牧原股份2023年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与温氏股份、新希望成为2023年上市猪企生猪销售的TOP 3,全年销量分别为6381.60万头、2626.22万头、1768.24万头,同比增长4.27%、46.65%、21.00%。

  除了三大巨头,大部分上市猪企2023年生猪销量也同比增长,其中唐人神(002567.SZ)、神农集团、立华股份(300761.SZ)、天邦食品(002124.SZ)生猪销量同比超50%,并实现同比销量、收入齐升。对于销售数量的同比增长的根本原因,部分企业表示主要是公司产能逐步释放,出栏量增加所致。

  事实上,在经历2018年非洲猪瘟后的猪价暴涨,资本疯狂涌入生猪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产能规模处于逐步扩大的状态。不过在面对第三个行业亏损年,大多数上市猪企仍选择逆势扩张。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一是摊薄部分均摊成本。“部分猪企虽然会因自身亏损及负债率的情况而选择放缓扩产速度,但为了摊销2020~2021年猪价高位时企业快速扩产造成的高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企业会增加出栏量以摊薄部分均摊成本。”

  二是基于猪企对2023年下半年市场行情的预判,“由于2023年一、二月以及冬季的动物疫病影响,部分企业预判下半年行情消费将会回暖,猪价也将在供给下降之下有所回升,所以会进行扩产。”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猪价却整体呈下行趋势。在资金、疫病以及猪价下行的强压之下,慢慢的变多的养殖散户也因头均利润亏损而加速退出生猪养殖市场。开源证券2024年1月7日的研报提到,截至1月5日当周,自繁自养头均利润为-233.21元/头。

  从2023年上市猪企的生猪销量来看,大型猪企借助资本优势扩产,产能去化并不明显。农村农业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158万头,较2022年末淘汰232万头,下降约5.28%,但仍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1.41%。

  “与工业品不同,养殖行业本身就是长周期产业,其产能无法根据价格或市场波动立马进行调节。”朱增勇表示,在猪价下行之时,不同养殖户对后市研判的差异会导致去化的时间及幅度的不同。同时,随着2020年后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准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非洲猪瘟后,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养殖户出栏比重在不断增加,以及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与前几轮的猪周期相比,目前生猪养殖产能的稳定性有所保障,所以整体调整速度也会放慢。而未来,生猪产能会处于从供给过剩逐渐平稳过渡到供需基本平衡的阶段。

  “但随着产业转移升级、养殖主体结构优化、生物安全水平以及现代化水平逐步的提升,生猪产业的稳定性和保障能力也在稳步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出现产能大幅度波动的几率较小,回归生猪养殖的常态盈利——猪价窄幅震荡的猪周期。”朱增勇表示。

  出栏目标仍在增,降本增效为主线年已经有许多上市猪企出现连续亏损,生猪行业微利时代已到来,然而上市猪企并没有因为亏损而“退缩”,仍计划提高出栏目标。

  神农集团在2023年11月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提到,2023年出栏目标为150万头,2024年出栏目标为250万头,2025年为350万头,每年增长100万头;而牧原股份作为生猪养殖老大,也在2023年12月的调研活动中表示坚持连续生产,稳定出栏的策略,并预计2024年出栏量会有一定幅度增长,具体的出栏区间指引将在2023年年度报告中披露。

  “企业应思考如何使自己的发展的策略及方向更加科学。”朱增勇表示,在猪价下行周期时,企业应及时将自己发展重点从扩产转向成本管控,通过如提升母猪养殖效率、提高饲喂效率、通过生物安全水平提升来降低仔猪在育肥阶段的死淘率等措施进行“降本增效”和“提质增效”,使企业成本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由此减少亏损幅度,甚至能实现盈亏的基本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