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3-12-14来源:行业新闻
一场期货与现货市场的“双向奔赴”

  五谷丰登粮为先,六畜兴旺猪为首,所谓“猪粮安天下”。猪价被称为“百价之窗”,生猪产业一直为各方所关注。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生猪产业也逐渐脱离传统养殖方式,走出现代化和高水平发展的新路子。

  一头生猪,紧紧牵动着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关乎上千万养殖户的“钱袋子”,在养殖业的变革中,也引来了期货工具的呵护。2021年1月,我国首个以活体为交割标的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上市,这是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20年相向而行、勠力同心的成果。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大商所生猪期货研发工作的“起点”要追溯到2001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大商所对不同的标的物及其交割方式、上市条件与时机、风控能力与制度安排等方面做了多次反复论证。

  交易标的的选择是一个新品种研发的核心因素。在研发过程中,标的物在猪胴体、活猪、仔猪、分割猪肉、价格指数之间不断地轮换或者交错并进,大商所从现货贸易、交割质量标准化、价格波动等维度一一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最终,基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的新趋势和现货贸易环节规范性的提升,生猪活体被确定为标的物。

  在此基础上,大商所对生猪期货合约交易单位、合约月份、交割品质衡量准则、交割流程等进行了一系列设计与安排。例如,生猪期货采用实物交割方式,实行车板交割与仓单交割并行、每日选择交割和一次割相结合、配合期转现交割的制度。据介绍,在生猪期货上市前,大商所在全国大型养殖企业组织了30余次模拟交割,实际检验的生猪超过2300头,对生猪交割流程进行反复验证、摸排。

  再如,生猪期货的交易单位和交割单位为16吨/手,约合生猪135头,相当于现货贸易中主流的9.6米三层运猪车一车的运输量,贴近生猪现货贸易习惯和运输实际,更便于养殖企业参与。

  与此同时,在这20年内,生猪现货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也为生猪期货上市创造了较为成熟的产业基础条件。一方面,市场规模化、规范化及标准化水准不断提升,企业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诉求增加。统一仔猪供应、统一饲料、统一兽药、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出栏的“五统一”促进出栏生猪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极大地便利了活体交割。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特别是2018年8月开始的非洲猪瘟使得猪价波幅加剧,规模化养殖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程提速,产业亟待风险管理工具“穿越”周期。

  纵观生猪期货的研发历程,可谓是在曲折中一路向“新”前行,积累的百万字研发成果几乎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既有理论层面的探索,也可窥探技术操作的更迭,更体现了期现互动的磨合。

  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在万众瞩目下“千呼万唤始出来”,与玉米、豆粕等期货期权一起,形成从种植、加工到养殖的完整产业链条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体系。上市以来,生猪期货市场运行稳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日益显现,在服务生猪养殖行业企业和广大养殖户应对猪周期影响、稳定生猪养殖收益、服务保供稳价、提升产业链韧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大商所一直保持对现货市场的跟踪研究,通过增设交割库、调整区域升贴水等方式,不断的提高生猪期货同现货市场的匹配融合。围绕生猪期货,也不断推出使产业交易、交割更便利、成本更低的举措。例如,推出包括提货地点和白条猪肉协议交收的生猪期货协议交收业务,提高各方参与交割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2022年,生猪期货期现价格相关性、套期保值效率分别保持在0.9和0.92的较好水平。目前,参与生猪期货交易的单位客户持仓占比已超过50%。”大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产业也向生猪期货“奔赴而来”,或深度参与,或渐进使用,或初步探索,将期货工具纳入日常生产经营中来。目前,全国共有400余家生猪产业链相关企业申请生猪期货套期保值资格,中粮家佳康、牧原股份、德康农牧、唐人神集团、巨星农牧、新希望六和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均已参与生猪期货套保。

  “依托中粮集团较强的套保经验,我们在生猪期货上市的第一天,就热情参加了套保工作。2021年生猪价格下行,我们通过生猪套保实现了非常好的风险管理效果。”食品有限公司(下称)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生猪期货上市前,对于现货价格下降,大家只能承担亏损,无另外的避险方式,也遇到过一头猪养下来亏几百元的情况。有了生猪期货之后,从中粮家佳康这几年的情况去看,期货起到了平抑价格波动不利影响的作用。”

  “企业经营过程中,饲料原材料价格及生猪价格大幅度波动会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公司在死磕技术、深挖成本空间的同时,也进行战略上的规划和创新,其中就包括了对衍生工具的探索和灵活使用,以期通过衍生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我们的生猪养殖体量比较大,生猪期货上市初期,只进行了一小部分的套保。近两年,随公司生猪期货团队的成熟,我们参与生猪期货套保的规模也稳步增长。”

  “目前公司的现货套保比例控制在5%到20%。在做套保时我们主要锁利润,比如近两年我们参与2203合约和2301合约都锁在了较高的价格,也获得了风险管理收益。”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对公司的饲料产品客户,我们也在运用场外期权帮他们作生猪锁价,这样做才能够增加客户黏性,也帮助客户稳定生产。”

  在产业直接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广大中小养殖户也通过“保险+期货”来锁定饲料成本及生猪出栏价格,特别是在2021年猪价大跌中有效弥补了养殖户的亏损。2021—2022年,大商所共支持开展生猪“+期货”项目368个,涉及现货量113万头,累计实现赔付4.23亿元,惠及农户2.1万户次,覆盖河南、四川、湖南等养猪大省。今年以来,已有江苏、广西、广州等地政府明确对生猪“+期货”继续给予资金支持。

  实际上,生猪生产具有周期较长、难掉头的特性,生产者完全依据现货价格进行生产投入调整,轻易造成在猪价上涨时盲目扩大生产,下跌时匆忙压缩规模,陷入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怪圈”,从而加大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和价格波动幅度。

  目前,生猪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在逐渐发挥,为养殖主体生产经营提供着逐渐重要的参考。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今年5月表示:“养殖企业利用生猪期货价格信号,能提前核算养殖收益,合理的安排出栏计划,稳定供应数量。”

  部分养殖企业也表示,企业目前在制定未来生产计划时,会将远期生猪期货价格纳入参考范围。

  2022年以来,生猪期货远月合约的价格被宏观管理部门多次引用。在今年宏观管理部门释放冻猪肉收储信号后,生猪期货迅速释放出价格信号,市场参与主体预期价格走强,助力国家调控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期货价格信号调节供需、引导资源配置,实现了削峰填谷、保障供应,也为“稳价”提供了基础。

  持仓由上市初1.8万手到如今突破20万手,单位客户持仓占比由23%到55%,产业态度由观望到逐步接受期现结合经营理念,生猪期货交割库点由14家到40家,生猪“保险+期货”项目由小规模试点到遍地开花……两年多来,生猪期货伴产业共成长,成为撬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源配置的成效更是受到有关部门、广大产业企业、中小养殖户的认可。

  然而,也要看到,作为相对新生事物,生猪期货的功能发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正处于市场参与者结构逐渐完备、流动性持续提升的过程之中,需要期货市场的深耕细作、精心培育和现货市场的理性认识、共同呵护。正如相关负责人所说:“生猪期货可能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大势所趋。也许十年后回头看,我们会发现生猪期货的上市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慢慢的开始。”

  看过去,生猪期货是几代大商所人薪火相传、攻坚克难啃下的“硬骨头”,是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产业企业理解和支持的结晶,也是快速成长的期货市场努力向实体经济更多领域延伸的生动缩影。

  看当前,生猪期货助力养殖主体锚住周期波动风浪中的船,以金融活水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一纸合约“呵护”万亿级市场。

  看长远,更多的市场主体将关注和参与生猪期货,深亏损、高负债、慢去化下,金融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是大势所趋,一个产业参与程度更加深入、功能发挥更加完备的生猪期货市场值得期待。(本系列完)